今天( 六月二十一日) 是各位畢業的好日子,我能躬逢其盛,也感覺十分高興。四十五年前,我也有過同樣的經驗,當年的感覺,猶如昨日。我已是老年人了,在回憶過去時,也願將走出校門之後的感受,濃縮為今天的談話,也是對於學弟學妹們的一番心意。
將要邁步走出校門的青年,風華正盛,前途似錦。不過,請大家原諒我, 外面的道路,其實十分坎坷,那一抹彩虹,也是可望而不可及。滿目青翠,還是必須由自己種植一株一株的幼苗。滿天繁星,還是必須由自己在人間點亮一盞一盞的小燈。這些種樹點燈的工作,都是一番辛苦,而且還須有相當的準備功夫。
大家在校時,已學到不少本科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本身是會過時的,而且知也無涯,任何已知的部分,相較於未知的部分,又太過微小了。四年學到的知識,其實是不夠用的。大家在實際的知識之外,還學到了汲取知識的手段,這是各門各科的方法學。大家也學到了運用方法學上求取知識時的一些心態,這是學習與求知的修養。這兩項能耐,才是大家將來用來種幼苗、點燈籠的基本功夫。
大致說來,學習所得,不外知識與求知方式兩方面,後者又包括方法學與心態。胡適之先生曾以繡鴛鴦為喻,有人只給人看精美的繡功,他卻堅持要教授鴛鴦的針法,而不僅是交出一幅繡件而已。不少人看過武俠小說,讓我也編造一段:小和尚遠道投師學藝,老和尚卻只是吩咐小和尚前山後山打柴,溪頭潭邊擔水。幾年過去,小和尚耐不住了,問師父怎麼還不教他武功。老和尚回答:我天天在教你,你還不知道?打柴擔水,就是在練基本功夫,招式是虛的,那些招式,都必須有了堅實的基本功,才有威力。各位讀了四年書,若只是背書背答案,那就白花了時光。所幸,各位都還年輕,重新開始也來得及,回頭將學習過程反芻消化也來得及。有了基本功夫,不難學到招式。
那些是學習的基本功夫?在方法學上,不外是蒐集資料,作分析,找相應關係,歸納綜合,反覆的考核驗證,如此而已。基本功夫的另一層面,則是學問與研究過程中領悟得到,培養而成的一些心態。這些心態卻不僅在學習研究上有用,也一樣以引申到做人做事,成為人生的修養。這是人人可以取得的修行法門,不走任何學枓的專利,也不是宗教與道德範疇的專利。其實,各位都已接觸了這一套修行法門,只是有人自覺其理;有人已受了益處,卻未自覺其理而已。
我們在學習中,都會領悟,思維本是細密的過程,既不容許躐等躁進,也不能沒有依據。經過四年的訓練,大家都已明白,一切事物都須由根本做起,都須有了第一步,才能邁出第二步。從學習與研究,我們應當已經學到了務實與耐心。
任何學說與理論,都不過是從目前資料上建立的假設;而且,這些假設,只有在一定的條件範團內,具有一定的意義。條件會改變,資料數量與性質增加,我們對這些資料認知也會有所不同。於是,學術研究與學術工作,須常常修正自己理論,甚至推翻自己前面的想法。學術工作不容許固執自滿!而須常存戒慎,常存謙虛的心態。
求學是老老實實的工作。天下有不夠週全的理論,卻不能有存心虛假的理論,更不能有自己作假而能自己相信的學問。學歷史的人,不能造作史料。做實驗的人,不能造作數據。因此,求學的基本態度是誠實。
同樣的,求學還須有防範上當的能力。對研究素材,找們學到如何篩檢去偽存真。對已建構的理論,我們學到檢查其建構的依據與建構的過程,這是查證與分析的功夫,也是縝密小心的態度。
以上這些從求學中堷養的心態、誠實、謙虛、慎種重、寬容,加上求取新知的開拓精神,其實也是處世做人及治事的一些基本修養。各位走出大學,踏入社會,未必人人留在學術工作的園地。然而,將來各位都有自己的事業,這幾條基木原則,正是各位處世接物,開創事業的工夫。秉持這些原則,未必人人成大事業,但是都可以做到無愧無怍的堂堂人物。
習慣上,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我懇切的期望各位,不要有所謂「知識的驕傲」,那是半瓶搖的假知識分了。今天,不少宗教界人士談修行,也有不少政治領袖談心靈改革。不論修行,還是心靈改革,都不在空談,而在實踐。我們已有了四年求取學問的歲月,將這些經驗轉化為修養,持守不失,便是掌握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運用這些工夫,各位都會創造一個美好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