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麥可強生

譯者/楊淑智

我跑步的方法,以正統方式而言,是大錯特錯。假如你觀賞過奧運,你可能聽到田徑分析家說,麥可強生跑步的姿勢太直挺了,用那樣非正統的方式賽跑,居然還能與得這麼好,真是奇蹟。

那一點也不是奇蹟,而是辛勤鍛鍊出來的。對每個人而言,成功都是某種數學公式,複雜程度與我們所過的各式生活一樣。但是仔細分解,我們的生活基本公式可解析如下:

( 天賦 + 機會 ) + 努力 = 成功

這套公式特別印證於體壇。體壇上體能絕佳的運動人才濟濟,差別就在於全心鍛鍊和預備。電視上的體育節目經常報導,那些非天才型的選手會成功,確靠毅力、決心,或勤奮的練習。

生活中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假如你同事具有十分的推銷天賦(諸如外向、有說服力),但工作道德只有四分(吃頓午飯要兩個小時、工作前鮮少做預備),而你也許只有八分天賦,但花了六分的努力在工作上,你很容易有更好的表現。

這很容易做吧?也許。但請先坐下,誠實地自我評估。對大部分人而言,有無天賦是莫可奈何的事。這是唯一的定數。但你是否已盡心努力、盡力求取效率?你是否認真在尋找機會,而非坐著等待機會?誠實的自我評估一番,你可能感到驚訝。有時最明顯的事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

就我而言,我確實有些天賦,部分是因為我擁有短跑健將所特有的體格:遺傳自結實和強壯的父親,以及高窕瘦長的母親。

但我的體格卻也是我最顯而易見的弱點 -- 有一條腿比大部分短跑健將短,而太過筆直的身材,雖使我在中途和終點充滿爆發力,但開始衝刺時速度卻無法快過許多人。假如我在賽跑中,太快地挺直身子,我將喪失若干必要的衝刺力。

我到相當晚才接觸田徑,因此我花很多時間在自然的跑步方式上面,這正是我最強的優點,卻也是一大缺點。鮮少有教練看了我高中跑步的樣子之後,還會認為我將是個不賴的大學賽跑選手。但我大概可以向你保證,很少有人慧眼識出美國大學體育總會(NCAA)的錦標賽冠軍、世界冠軍,或奧運金牌得主。我自己的教練當初也只是希望找到一位賽跑好手,來加入他的接力隊罷了。

其餘成功原因,我敢驕傲地說,該歸功於辛勤鍛鍊。

 

 

誠如我先前說過的,我甚至到了中學一年級都還不曾參加過任何田徑賽。中學二年級時,我較常跳遠,並開始參加短跑和接力賽。

坦白說,我那時表現並不頂好,直到三年級,我才成為黑馬,是全德州最厲害的兩百公尺賽跑健將之一,我開始注意若干大學的田徑教練。翌年,即中學四年級,我不斷進步,也了解到因為很能跑,我有可能拿到進大學的獎學金。

後來我因風聞哈特教練的名聲,乃接受了貝勒大學的獎學金。哈特對短跑健將的了解.對旗下選手的愛護,以及對學問的興趣,在在今我印象深刻。我大學時代第一次參加兩百公尺賽跑,便創下貝勒大學有史以來的紀錄棅u比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短跑選手赫德差了十分之一秒。

在貝勒時,我常與全美頂尖短跑好手較勁,也因此發現前所未知的田徑世界。這些好手中,有的自中學時代便開始參加全美巡迴賽,有的在大學畢業後繼續參加歐洲職業賽。我第一次了解到,還有許多田徑水準是我從未達到的,而且靠賽跑居然可以過很闊綽的生活。

先前我從不曾靠賽跑過過富裕的生活。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幾分之幾秒的差別,就能區分出我是否為世界級好手,多麼短暫的一剎那 ﹁有點像音樂家的一拍 就介於我和我從不曾真正想過的境界之間。

我突然時常作白日夢,想像自己是個職業賽跑選手,或甚至奧運選手。 但假如要達到那水準,我必須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我必須真的在田徑場上努力。

我認為我已夠努力了,我從不必敦促自己去做一些自認為達不到的事。自律

的真正價值就在於,能敦促自己超越你有自信去達成的目標。我們都知道有一種人,似乎只付出最小的努力,一輩子沒遭遇什麼障礙,是典型的一無所成者,他們從未發揮天賦。但再仔細觀察,這些人通常過得比我們想像中更痛苦。假如他們想擁有更好、更爐火純青的特別成就,便只有靠自律。

即使是藝術家也會告訴你,若不辛勤練習,不可能激發創造力。

 

 十 年 自 律 如 一 日

 

十年來,我從未錯過計畫中任何一天的綀習。我的教練哈特說,曾見我在田徑場上,不顧傾盆大雨勤奮地鍛鍊,而其他選手在那天都休息了,我告訴他:「你很難料到,也許有一天你得在雨中比賽。」

我知道這種專注投入,說比做容易。當體育館內只剩下你一人,當圖書館即將關門,而你卻仍須再四小時才做得完功課,當門房管理員是除了你以外,唯一還剩下的人時,世上所有的鼓勵言詞都沒有用。因此,為求自律,確保我不會中斷練習,為確保在學校或工作崗位上能貫徹始終,我們必須在動機和習慣之間維持適當的平衡。首先,你必須經常提醒自己,你這麼做的目的何在。你可隨意利用冰箱的磁鐵貼片、你所崇拜偶像的海報、你比現在瘦二十磅的照片,或想購買之新車的小冊子,來提醒自己。然後,將它寫下來。

我擁有一本受訓記錄簿,上面記載我何時練跑、要跑多遠、何時進健身房練舉重。例如上面記著:每跑兩百公尺廾二次,休息兩分鐘。我便照實做到,絕不含糊。我從未只跑十一次就休息,也從未休息三分鐘。這在我家是不被允許的。 沒什麼好討價還價的,我已懂得,抱怨只有浪費精力,我絕不會說服自己偷摸幾分鐘,草草結束訓練,或暫停一天進健身房。受訓日誌是回顧和前瞻鍛鍊情況的最佳工具,且能讓自己一直保持對準了目標重心。它既有動機性的功能,也有助於確立習慣。

現在我的鍛鍊日程已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周都會到德州瓦柯鎮教綀家,鍛鍊三天,再回達拉斯家裡進行較輕鬆的練習,你也許以為,我會每周鍛鍊五六十個小時,事賈上,我每周只練習十二到十五個小時:每天有三小時在貝勒大學,一個小時左右在達拉斯。只是如此而已。但十年來,這已變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以致內在對話的抱怨之聲已無置喙餘地。那便是自律。

 

 要 對 成 功 抱 著 期 待

 

我不會抱著「必輸」的心情參加賽跑。多年來,我一直期待每次賽跑都能贏。我甚至曾連贏二十一場兩百米賽跑。當我執筆寫這文章時,我已連贏五十七場四百米賽跑,也就是自一九八九年來參加的每一場四百米比賽都贏了。

大部分時候我都不曾想過會輸。稍早我曾提到,自信,來自了解自己,是這場比賽中預備最充分、最能自律的人。此一認知轉化為信念,相信自己參賽必贏。這畢竟是比賽,重點在奪得勝利,何必極力追求一件事,卻又不在乎其本質呢?假如我想贏,我就會想辦法去贏。我會付出一切努力去贏得期待的勝利。毫無例外。

然而,我知道,若非從大學時代到一九九二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一連串的失敗,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那種今人椎心刺骨的滋味幾乎將我擊潰了,使我險些淪為無法贏得大賽之輩。但後來的反應卻是激發我急起直追,以致贏得一九九六年奧運兩面金牌的動力。我因先前那些失敗而實力轉強。若非巴塞隆納奧運那樣慘痛的失敗經驗,誰會誇獎我有多麼賣力去追求亞特蘭大奧運兩百和四百米賽跑的金牌呢?

學習處理失敗的經驗,卻不讓自己太過困陷在失敗的回憶中,這是種很奇妙的心理平衡。我相信,預期失敗,在某個程度上等於歡迎失敗再臨。我聽其他短跑健將說過,他們期待的最佳成績只是第三或第四名。你猜結果如何?他們果然常常就只拿第三、第四名,甚至更差。我拒絕給自己那樣的結果,他不允許自己未有最佳表現。

為了對亞特蘭大奧運衝刺,並讓自己暫得喘息,儘管我跑百米並不如跑兩百米和四百米那麼好,但在一九九四年間有幾個月我仍只參加百米賽跑。那是我多年來,頭一回嘗到幾乎每賽必輸的滋味。但我內心深處仍假想,自己贏了那些(百米)比賽。正巧,我占有其股分的達拉斯小牛(Dallas Mavericks)職業籃球隊自一九九0年起,也不曾贏過比賽。儘管我對籃球所知不多,但我全心期待小牛隊會贏,這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之理:總要對成功抱著期待。

 

 

(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挑戰極限鱏麥可強生的成功故事」)